矿用视距无线遥控系统
掘进机远程智能遥控系统
矿山辅运无人驾驶系统
视频AI综合监管系统
产品手册
产品简介
视距遥控系统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在操作人员可视范围内对矿山设备进行远程精准控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四大功能单元组成完整的控制闭环:电气单元负责系统供电与电力管理,提供稳定的DC24V-AC1140V宽电压输入;操作单元包含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本安型遥控器和操作台,配备多功能输入部件;接收单元采用隔爆兼本安型设计,具备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液压执行单元则负责将控制指令转化为精确的机械动作。
技术特点:
传输距离≥1000m,延迟<100ms
支持CAN/RS485/RJ45等多协议接口
通过MA/KA/CE/CCC等全资质认证
该系列设备包含三种类型:矿用本安型遥控发送器(型号FYF100(A-F)),具有32路数字输入、-40~85℃宽温工作能力、24小时待机时间,并支持无线和有线双模通信;隔爆兼本安型车载接收器(型号FWS100(A-E)),搭载三核72MHz处理器,提供32路PWM输出,具备IP69K防水等级和8G抗震能力;本安型操作台(型号TH12),采用DC12V供电,符合工业级防爆标准,并支持有线传输模式。
技术创新:
1.双模通信保障:采用跳频扩频(FHSS)技术,抗干扰能力提升300%
2.人机工程学设计:遥控器握持角度15°优化,降低操作疲劳度
3.智能电源管理:锂电池组支持2000次循环,配备过充/过放/短路三重保护
系统优势
1.安全提升:
实现"人机分离",减少90%近距离作业风险
急停响应时间≤0.5秒
2.效率优化:
设备利用率提升35%
支持"1控多机"操作模式
3.适应性强:
-40℃~+85℃宽温工作范围
IP69K防护等级应对井下潮湿、粉尘环境
典型应用案例
中铁八局打桩机远程控制(2024.7)
技术亮点
多机协同控制系统
5G+WIFI6双网冗余
施工效率提升40%完全符合《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安全要求
助力矿山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目标
产品简介
智能掘进系统在保留本地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加装了用于自主导航、人员防护、语音广播、工况监测、随掘超前探测、视频监控和各类传感器;另外增加锚杆钻车视距遥控和自移机尾联动。并开放各设备的接口和协议,建立掘进工作面智能集控系统。掘进机智能化可提高巷道掘进的机械化程度,提高掘进机开机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系统构成
- 核心功能:具备智能感知、自主分析、自主决策、智能诊断、智能控制等功能,目标是实现单机可视操控、成套设备“一键启停”和多机协同控制,达成高效、安全、少人化、无人化。
- 技术支撑: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1+1+N”分层管理模式。
- 主要组成:包含感知层(装备感知、环境感知等)、装备执行层(掘进机、钻锚机等设备),以及通风、供电、排水等系统监测与控制,还有数字孪生、远程控制等模块。
系统特征
- 打造数字孪生平台,再现掘进工作面真实场景。
- 有手动本地控制、视距遥控控制、井下远程遥控控制和地面远程遥控四种控制方式。
- 采用Wi-Fi6融合组网通信系统,安全稳定。
- 具备远程一键自动截割、UWB精准定位+AI识别感知等多项功能,可与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并有第三方数据接口。
功能介绍
- 控制功能:支持视距遥控、远程遥控,可实现一键启停。
- 位姿相关:能进行位姿测量与补偿,保障掘进机按设定路径作业。
- 自动作业:可自动截割,且截割臂摆速和滚筒转速能自适应工作载荷变化。
- 导航与可视化:采用360°扫描激光雷达等实现自主导航,通过高清摄像机实现现场可视化。
- 通信与探测:具备双向语音通信功能,可超前探测地质动态并显示。
- 人员防护:基于多种技术实现人员防护,当人员接近危险区域时设备自动报警、停机。
- 监测与诊断:实时监测工况和环境参数,超过门限值时报警,还能进行故障诊断。
- 任务管理:可配置维修计划任务并自动提醒,能实时反馈设备运行状态。
产品参数
- 涵盖本安型遥控发送器、矿用本安型操作台、隔爆兼本安型车载无线接收器等多种设备的工作电压、电流、通信接口等参数。
系统操作
- 开机准备:确保掘进机电源上电,急停解除且操作台在初始化页面。
- 视距遥控操作:包括遥控器上电、切换控制开关、按步骤启动和停止设备,以及急停操作等。
- 远程遥控操作:类似视距遥控,需将相关开关打在远程位置。
- 软件系统操作:打开控制端口,配置自动截割参数,生成截割路径等。
成功案例
- 晋能控股集团寺河煤矿、赵庄煤业,阳泰集团竹林山煤矿等多个煤矿实现了基于WIFI或5G的智能掘进工作面改造,具备自主导航、远程控制等多项功能。
该智能掘进系统功能全面,融合多项先进技术,支持多种控制方式,保障高效安全作业,实现少人化、无人化。其参数规范、操作明确,已在多个煤矿成功应用,将有力推动掘进领域智能化升级。
产品简介
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要求,轨道运输无人驾驶系统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系统严格遵循第23类机器人"井下无人驾驶运输车"标准规范,具备精确定位、安全探测、自主避障等核心功能,满足《智能化煤矿建设指南》对辅助运输系统的智能化要求。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端-边-云"三级架构:
车载终端层: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车载控制器(Ex[ib] I Mb认证)
多传感器融合:2台多线激光雷达(10m/180°扫描)+4台激光测距传感器(20m直线测距)
UWB精确定位模块(静态精度±30cm)
边缘计算层:
巷道部署WIFI6/UWB融合基站(间距300-500m)
道岔/风门智能控制器(支持双通道通信)
云端管控层:
地面集控中心(含智能调度服务器、定位服务器等)
三维可视化管控平台
核心技术创新
智能感知系统:
激光雷达ROI动态分区技术:可自定义敏感区域,有效过滤无效障碍物
环境自适应算法:自动识别弯道/坡道特征,误报率降低90%
灰尘水汽滤除功能:保障恶劣环境下的探测可靠性
协同控制系统:
道岔自动联锁:基于路径规划提前30m触发道岔切换
风门智能联动:红外+位置双传感器保障安全通行
信号灯智能调度:实现多车自动避让与跟车
通信网络:
5G+WIFI6双网冗余
传输延迟<100ms
支持Modbus TCP协议
典型应用案例
山东能源付村煤业项目
徐工基础柴油单轨吊系统
本系统已通过国家安标中心认证,在多个千万吨级矿井成功应用。随着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深入推进,预计2025年将在80%以上大型煤矿实现规模化应用。系统将持续迭代升级,重点发展数字孪生、自主决策等前沿技术,助力矿山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的安全生产目标。
产品简介
煤矿井下视频监控系统,能全面覆盖井下所有场景,包括掘进、采煤工作面,主煤流、辅助运输,通风、供电等关键区域。系统配备了多款专用摄像机,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矿用摄像机类型及特点
- 各类摄像机:包括KBA12(A)抗振防抖摄像机、KBA12(F)双绞线翻盖摄像机、KBA18(C)本安自清洁球型摄像机、KBA12(R)热成像摄像仪、KBA12(G)自清洁摄像机、本安矿用移动应急摄像机等,适用于采煤面、电子围栏、井下临时作业、掘进迎头、皮带机尾落料口等不同场景。
- 性能参数:不同型号摄像机有不同的镜头参数(如焦距、水平和垂直视场角),具备抗震防抖、雨刮、自清洁等功能,部分支持车载、热成像等。
- 特色功能:自清洁摄像机采用空气制水、空气过滤、动力输水技术,可远程清洗镜头;部分摄像机支持语音对讲、AI开放应用(如安全规范监管、设备状态分析)。
系统覆盖场景与架构
- 覆盖场景:涵盖煤矿井下全场景,包括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主煤流运输、辅助运输、通风与压风、供电与供排水、反三违安全监管、园区管理等。
- 业务架构:由边缘AI视觉分析、视频监控、AI智能分析平台、集团A/管理平台等构成,实现感知层设备接入、数据处理、调度指挥等功能。
算法能力介绍
- 采煤工作面:利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实现人-机-环异常状态识别,替代人工巡检,助力“无人化”开采。
- 掘进工作面:对迎头作业、前探梁设置、设备状态、人员着装规范等进行识别分析。
- 主运输系统、辅助运输系统、井下关键场所:均有对应的智能分析能力,保障各环节安全高效运行。
系统应用与功能
- 可视化管理:通过井下可视化管理与视频画面,实现对井下情况的实时监控。
- 报警与推送:支持声光报警,报警信息可推送至调度中心监控员PC端、集团各级领导APP端。
- 联动控制:可联动控制装备如架空乘人车、皮带机、刮板输送机等。
- 移动端助手:煤矿智脑APP可实现安全监测,包括行人闯入报警、人员计数、报警统计等功能。